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,发源于福州,以福州菜为基础,融合闽南、闽西等地方风味,以鲜香清淡、酸甜适口为主要特色,爱吃闽菜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了解闽菜的传承继承吧~
起源闽菜起源于先秦时期的闽越之地(今福建)。福建地处东南沿海,气候温暖湿润,拥有丰富的山海资源,为闽菜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食材条件。早在《周礼》《山海经》中,就有关于福建地区食用鱼、蚌、蛤等海产的记载,表明当地先民已开始利用海洋资源进行烹饪,奠定了闽菜以“鲜”为核心的味觉基础。
发展在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:闽菜初步形成风格,随着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的交融,烹饪技法得到提升。当时的饮食已注重食材本味,开始使用盐、梅、酒等进行调味,部分海产菜肴的制作方法已具雏形。
在唐宋时期:闽菜快速发展,成为南方地区颇具影响力的菜系。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,对外交流频繁,香料、食材的引入丰富了闽菜的调味和选料。此时的闽菜刀工精细,技法多样,“荔枝肉”等多种经典菜式开始出现。
在元明清时期:闽菜走向成熟,形成福州、闽南、闽西三大流派。福州菜作为主流,以细腻清淡著称;闽南菜(以厦门、泉州为代表)擅长烹制海鲜,口味清鲜微甜;闽西菜(以龙岩、三明为代表)则融入山区特色,擅长烹制山珍野味,口味偏咸辣。这一时期,闽菜大量进入宫廷,同时也随着移民传入海外,影响力进一步扩大。
在近当代:闽菜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,融合了其他菜系的优点,结合现代人的饮食需求,推出了更多兼具传统风味与健康理念的菜品,成为中国菜系中独具海洋特色的代表。
代表菜-佛跳墙:闽菜的标志性菜品,以海参、鲍鱼、鱼翅、干贝等数十种名贵食材为原料,用绍兴酒坛密封,以文火慢煨数小时而成,成菜汤色金黄,香气浓郁,口感醇厚,集山珍海味之精华于一体。
图片
佛跳墙
-荔枝肉:以猪里脊肉为主料,将肉切成菱形块,裹粉炸至金黄酥脆,形似荔枝,再用番茄酱、白糖、香醋等调制酸甜汁,与肉块翻炒均匀,成菜外酥里嫩,酸甜可口,是闽菜中酸甜口味的经典代表。
图片
荔枝肉
-半月沉江:闽菜经典素菜,以香菇、冬笋、面筋为主料,将香菇刻成半月形,与冬笋片、面筋同烧,汤汁浓郁。成菜香菇形似半月浮于汤中,故名“半月沉江”,口感鲜香软嫩,清淡雅致。
图片
半月沉江
-武夷熏鹅:闽北特色菜,选用当地土鹅为主料,鹅肉先卤制入味,再用桂叶、糯米等熏制,成品色泽红亮,熏香浓郁,肉质紧实,咸香带辣,兼具卤味与熏制的独特风味。
图片
武夷熏鹅
-鸡汤汆海蚌:福州经典名菜,以海蚌和老鸡汤为主料,海蚌取肉切片,用滚烫的鸡汤快速汆烫至熟,成菜汤色清澈,蚌肉鲜嫩爽脆,鸡汤醇厚鲜美,尽显食材本味。
图片
鸡汤余海蚌
-白斩河田鸡:闽西客家名菜,选用河田土鸡,整鸡冷水下锅,小火慢煮至熟,蘸以姜蓉、酱油调制的蘸料,成菜鸡皮金黄,肉质细嫩紧实,原汁原味,鲜香可口。
图片
白斩河田鸡
-醉排骨:福州传统菜,以猪排骨为主料,排骨切块炸至金黄,用黄酒、酱油、白糖等调制的醉汁浸泡,成品色泽红亮,肉质外酥里嫩,酒香浓郁,酸甜适口。
图片
醉排骨
-八宝红鲟饭:闽菜特色饭,以红鲟(青蟹)和糯米为主料,搭配香菇、虾米、花生等八宝配料,糯米蒸熟后与配料、蟹肉同炒,再放入蟹壳中焖制,饭香浓郁,蟹肉鲜美,软糯香甜。
图片
八宝红鲟饭
感谢您的观看,下期见~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掘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